test
“两课”教学变得如此生动
发布时间: 2013-09-10   浏览次数: 508
“两课”教学变得如此生动(《中国教育报》2004年11月22日第1版)

 

——河海大学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纪实

本报记者 赵建春 通讯员 颜素珍

 

公共理论课在河海大学成了热门课。根据问卷调查和统计,河海大学公共理论课听课率达96%以上,学生在公共理论课上“能集中注意力听课”的接近80%

  记者近日在河海大学采访时了解到,近年来,河海大学立足公共理论课课堂教学主渠道,扎实推进新“三进”工作,全面开展“两课”教学改革,创新公共理论课教学模式,取得显著成效。

  公共理论课教学催生“河海现象”

  可以说,正是有了公共理论课教学的“河海模式”,才有了令人备受鼓舞的“河海现象”。

  在与河海大学的学生座谈时,学生们如此评价学校的公共理论课:“非常精彩,能够在心灵深处得到启发,产生共鸣,使我们真正受到教育。”

  测绘学专业01级学生张亮说:“学校的‘两课’教学不是想象中的生搬硬套、死气沉沉,反而形式多样、新鲜实用、效率又很高。演讲、辩论、参观等方式多管齐下。比如《思修》课期末考试时,让我们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写一篇论文,然后进行答辩。我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有了很深的印象,记忆深刻。我们都把它叫做‘河海模式’。”

  学生们的感受直接体现了河海大学公共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成效。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总支书记孙其昂教授告诉记者,河海大学的育人理念是“致高、致远、致用”,体现在公共理论课教学改革上就是“四个满意”,即党和国家满意、社会(用人单位和家长)满意、学校满意和学生满意,其中最重要、最直接的是学生满意。

  在公共理论课教学过程设计方面,河海大学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,一切为了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。开课前,通过随机访问,调查、了解学生对“两课”的认识水平、思想困惑及关注热点,以及对开设“两课”的态度、建议和要求。在教学内容设置上,使政治思想教育、道德教育与生活教育统一起来。在教学组织方式方面大胆创新,率先实行教师负责教室与专题讲座结合的方式。这种方式结合每位教师的专业背景,选择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章节,每个教室又由不同的教师专门负责,教师定期下到班级,负责讨论、组织考试、登录考分等教学环节,学生又可以领略到不同教师的风采。

  在公共理论课教学中,河海大学实行学生选教师上课的改革。在正式上课前两周,学生根据教务处提供的教师简历和其他资料,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师、班次,并在开课一周内最后选定教师和班次。在教学中,为改变枯燥单一的讲授,使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,统一实行多媒体教学,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,课堂气氛更加活跃。

  “我们挚爱‘两课’教学岗位”

  在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科系经济学教研室,活跃着5名年轻的女教师:王萍、韩振燕、陈际华、季年芳、唐国红,平均年龄34岁,两名副教授,3名讲师。她们被亲切地称为河海大学“两课”教学战线的“五朵金花”。

  她们承担着全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及学院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任务。近5年来,5名教师人均年教学工作量都超过了600个课时,大大超过了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量。2003年,这个令人尊敬的、可爱的集体被评为江苏省“巾帼示范岗”。

  河海大学现有“两课”专任教师32人,其中有教授4人、副教授4人、讲师14人,平均年龄34.7岁,是一支奋发向上、朝气蓬勃的队伍。学校曾经在问卷调查中设问现任教师选择“两课”教学职业是否后悔?结果没一个人选择“后悔”。

  他们为推进公共理论课教学改革投入了大量心血,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,创造出了“启发式教学——案例讨论”、“研究式教学——阅读原著,撰写读书报告”、“应用式教学——辩论赛”等“两课”教学新模式。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组教师在陈继红老师的带领下,引导学生举办道德小品活动,积极参与课堂教改,指导学生编写了200多个剧本,通过学生自编、自导、自演、自评,不仅达到了思想品德修养课的教学目的,而且对学生的心理、人格、爱心、能力培养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教育作用。

  据河海大学党委书记林萍华介绍,河海大学十分重视“两课”教师的培养,学校专门制订“两课”教师培训计划,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和学习。学校对公共理论课课程建设和科研工作给予大力支持,在经费上予以倾斜、实行科研立项,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。

  “第二课堂”使思政教育血肉丰满

  围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,河海大学在公共理论课教学过程中,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,把“两课”教学时间分为两部分,2/3的时间用于理论教学,1/3的时间用于实践教学。实践教学包括举办专题报告、阅读原著、看录像、组织校外参观考察活动等。在考核方式上,河海大学尝试将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行为考核统一起来。

  在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,河海大学多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,切实推进新“三进”工作。近年来,学校坚持每年确定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主题,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。2002年,在学生中开展以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主题的教育系列活动;2003年,开展“十百千万”系列活动(十场辩论赛,百篇征文,千人讲演,万人答卷)2004年,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10个系列教育活动,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。

 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,提高学生综合素质,为水利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输送优秀人才,学校近年来组织实施了“1442工程”,即从一年级抓起,组织学生“四学”(学习理论、学会做人、学会吃苦、学会创造)4年不断线,重点滚动培养200名优秀学生骨干,带动全校学生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。

  学习理论是学生的首要任务,也是“1442工程”成员的最基本要求。河海大学“1442工程”加强了理论学习的分量,从选拔面试到考试,理论成绩所占比重最大,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、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等。在“学会做人”环节,学校邀请社会知名人士和著名的校友为广大成员作讲座,讲述他们奋斗的过程。

  学会吃苦是培养“1442工程”成员的重要环节。辛勤的汗水再一次证实了成员的出色表现。2004年,“1442工程”成员在赴黄河小浪底的社会实践中,积极认真,能吃苦,能工作,善于沟通,得到了其他队员的广泛好评。

  “1442”工程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成长、成才结合在一起。在河海大学“1442工程”成员中,政治上积极上进,组织发展情况喜人,2001200名成员中,共有150人先后被组织考察,占该年级“1442工程”成员总数的92%,其中已有125名学生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,占该年级学员总数的76.7%,另有15.3%在培养之列。 


XML 地图